在民国时代,鲁迅是名望最著的作家,商务印书馆的《东方杂志》,则是影响力最大的刊物。两者的结合,诞生了《白光》和《祝福》两部小说,点亮了混沌暗室的烛光。
1918年,鲁迅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了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,很快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小说家。但鲁迅的小说在1918至1920年间,多发表于《新青年》上。
1921年,商务印书馆旗下《东方杂志》《小说月报》《妇女杂志》等刊物经过全面革新,成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。刊物的编辑胡愈之、茅盾、章锡琛等人,力邀鲁迅为刊物撰写小说文章。
1922年,鲁迅在《东方杂志》上发表第一篇创作小说《白光》。
鲁迅小说在《东方杂志》发表,无疑会扩大《东方杂志》的影响力。因此在这一期封面上,编者用非常醒目标题标出:“白光(创作小说)……鲁迅”,在目录中用的也是最大号的宋体字。发表于1924 年第21卷第6号的《祝福》,也享受了同样的高规格待遇。足见《东方杂志》对于鲁迅的高度重视。
鲁迅除了在《东方杂志》发表自创小说,也喜欢在《东方杂志》发表自己的译作。鲁迅翻译俄国作家爱罗先珂《邸的心》《两个小小的死》《为人类》,先后发表在《东方杂志》第18卷第22号、第19卷第2、第3号上。这些译作,《东方杂志》在封面上除了预告篇名、著者外,还署上了译者鲁迅的名字。
然而,《东方杂志》并不满足仅发表鲁迅译作,而是把发表鲁迅小说当作杂志最高追求。鲁迅的小说代表了当时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。就发表在《东方杂志》上的两篇小说来看,在鲁迅所有小说中也非常有份量的作品。《白光》反映旧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,以陈士成第十六次落榜后精神变态、最后死亡的经历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。《祝福》则是反映农村妇女生活的代表作,揭示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,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性,寄予了作者对于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同情。这两部作品相比较而言,《祝福》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高一些,评论更多一些,知名度更大一些,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重要一些。
鲁迅在《东方杂志》上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,是1930年第27卷第3号上的译作《苦蓬》,鲁迅在文后还写有《译后记》。
1936年,鲁迅去世。《东方杂志》在“东方画报”栏以“东方文坛巨星的殒落鲁迅逝世”为题,用了四个版面登载鲁迅的遗照、遗容、许广平及海婴的照片,还有各界人士为鲁迅送葬的图片等共十四幅。《东方杂志》没有以文字而是以图片形式,对鲁迅做了更直观、更深切的纪念。